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爱孩子爱阅读交流群: 群号查看  联系我们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Strickland Gillilan)
{{ item.title }}
{{ list.franchisee_title }} - {{ list.title }}
名家谈绘本  

曹文轩:以自由无边的心看待绘本

继续分享曹文轩老师微课文字整理:“让孩子爱上阅读,受益一生”。

对绘本的质疑

曹老师在微课的最后,提出了一些观点:“我们追随绘本的同时,需要坚决反对绘本的神圣化和神秘化,反对由少数人掌握关于绘本的话权权。”曹老师曾经随手写的一本札记,取名为“无边的绘本”。


关于绘本的各种说法,大多都有独断的意味。把一种绘本的特征,延伸为所有绘本的特征。或者说,把绘本的某一路数,扩大为全部的绘本路数,并且把这种路数法律化,本质化。

绘本的作者组成方式

给本的作者组成方式,有相当数量绘本的文图为一个人,但不能因此去断定这就是绘本最佳的组成方式,但不能描绘成一个方向,实际上,绘本作者的组成方式是多种的,并且都是合理的。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未来的相当长时期,中国原创绘本由画家和作家一起完成,作者即是一个构思巧妙故事的作家同时又是一流的画家,这个比例不会很大,很难成为中国目前普遍的存在方式。但这个不能作为中国暂未出现一流绘本的证据所在。证据是我们还没有漂亮的故事。

中国并不缺少画家,但能够理解绘本、画得到位的画家不多。他们可以画很好的画,但他们还不懂得怎么为绘本画画,我们常看到的图画书,基本上还是机械的插图本。

国外的画家,对绘本特殊的艺术形式的理解也许更为周全。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曹老师写的《小野父子去哪儿了》。

一个村庄有8户人家非常非常贫穷,而最贫穷的是小野家,小野妈妈为了找粮食没有回来。有一天,小野家父子俩和他们家的一头毛驴消失了。村子里的人都在猜测他们去哪了?

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他们家欠了7户人家那么多的粮食,拿什么还?一走了之。事实上,小野是去姑姑家借粮食去。他们借了2大袋的麦子,一路上遇到了洪水、大火和强盗。父子俩不顾生命,去保护借来的粮食,于一天深夜回到了他们的村庄。第二天早晨,他们赶着毛驴,去还粮食,但他们发现一户一户人家的门上都挂了锁。后来,他们知道,自他们离开之后,其他人家陆陆续续逃荒去了。小野父子俩离开村庄的时候,是秋暮初冬,回来时是春天,播种的季节。他们把地耕完了准备播种,这时他们发现,其他几户人家的地还荒着。然后,毛驴拉着犁,小野的父亲扶着犁。等剩下最后一块地时,毛驴累倒了,于是小野的父亲吃力地拉着犁,小野吃力地扶着犁,耕完了最后一块地。“上等的麦子,一流的种子”他们把还七户人家的麦子,撒到了一块一块地里。这时,天开始下雨,不大小的雨,好雨!这是天意!从此,他们开始守望这八块地。麦子开始收穗的时候,七户人家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家乡。

这绘本是由意大利画家画的,其中有幅画很震撼心灵。小野父子俩回来的深夜,一轮明月挂在天空,而月亮上的面孔是小野的妈妈,妈妈默默注视着小野的父子俩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灵魂的故乡。


这样理解图画书的中国画家还不算很多,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等待。

画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图画书或绘本,顾名思议,图画是本。我们看到那些费工费时的画,如《铁丝网上的小花》,那些绘本在翻译的时候,会产生不光明的想法:撕下来。但这些绘画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凡绘本它们的画就一定是至高无上。事实上不少被我们口口相传的绘本,并不显现高的画功,大多数并不是一流的画家画的,而是普普通通的插画家画的,水平相当于美院毕业生的画,线条简单勾勒,大红大绿的颜色拼图,能画出这些绘本的画家,在中国可以很多很多。绘本的画,比的不是画功,而是揣意。


现在看到的情况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加上一般带上有创意的绘画,使这些绘本成为优秀的绘本。从我个人欣赏趋向而言,每一幅画都能够成为独立艺术品欣赏的绘画。

画与文,可以平行前行

我们倾向于这样的说法:好的绘本,画与文,可以共同承担一个故事。画承担文字未完成的,文字承担画未能完成的。他们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表述,画与文不能分离的。一旦分离,画成为令人费解的画,文成为令人费解的文。

绘本的文,是空缺性的修辞,那部分的修辞是由画来完成,我们把这一点看作绘本的属性,这一点固然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品性来判断,但不可以作为全程判断,否则作茧自缚,庸人自扰。

事实上不少绘本并没有这样的原则。可以有这样的绘本,画就是画,文就是文。他们的配合,主要是画对文的配合,文字可以脱离画,而独立存在。

绘本的文字也可以很美

有这样一种绘本,文字也可以花枝招展。如“太阳升起来了”,也可以写成“金色的太阳升起来了”,或“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孩子们看绘本,或者母亲读绘本,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绘本可以是被看的,也可以被说的,也可以被朗读的。让绘本的文字变成很有讲究的文字,未尝不可。让孩子在读听绘本的时候,同时学学语言,提升语言能力,也是可以的。“金色的太阳”给孩子一个金色的词,同时,让他们对画面产生联想,这不是太对立的事。画文兼得,可能是不错的结合,为什么把绘本解释到让人以为只剩下画了呢?

究竟何为绘本,曹老师的理解是以宜宽不宜窄,不要画地为牢。所以他提出了“无边的绘本”这个概念。

课堂互动(Q&A

Q:读的书越多越好吗?孩子从小读了很多绘本,到小学一直阅读量挺大,现在四年级了,但还是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感觉阅读量和表达能力不成正比,请问下曹老师,有没有什么秘决,可以打通从知识输入到产出的关节?

A:对一个人来讲,当然书越读越多越好,你孩子总不能停止在绘本阅读上,他要慢慢过渡到文字书的阅读上,一个小孩最后的语言能力,是通过文字书的阅读才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这是毫无疑问的。图画书给予孩子的并不是他的语言能力。如果孩子在文字书也在看的情况下,依旧语言能力令人不满,则要看看选的书如何?对图书品质的选择是不是出了问题?孩子拿到的书是不是非常值得孩子读的书?天下的书太多了,如果书的品质很差,语言也很差,这样的书,既便看得很多,也没有作用的。

Q:孩子10岁了,总是喜欢读一些冒险类、科幻类小说,其他的不读,对于孩子读书的类型需要有所约束吗?作为阅读偏食家长又该如何引导?

A:小孩的读书阅读是要选择,不可以把百分百的图书选择权利下放给孩子,我们不能搞儿童中心主义,也不能搞极端的儿童中心主义。在读书的问题上,家长要有主导权,孩子读什么书,家长要有主要意见。如果孩子一味的读这种书,他的阅读生态是有问题。就像吃饭需要营养的均衡,阅读的偏食对于孩子成长不利。所以要想办法引导小孩,在读这些书的同时,还要对其他书产生兴趣,更加广泛地、立体地阅读,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才有利语言能力的培养的。

Q:现在儿童90%都在读国外引进的绘本,欧美日本的居多,无形中加深了对国外传统和文化的渗入,请问这样是否也有弊端?可否多多介绍一下关于中国的传统和经典的绘本?

A:绘本的国外文化渗透真的不是很厉害,绘本表达的是普世价值,没有太多的民族的文化特点,对小孩的文化渗透不是很明显,对成人文学还是有差异的。中国的原创绘本是刚刚兴起,过去的所谓的连环画,不具备今天的绘本意义,但是现在毕竟出现了很好的原创绘本,比如彭懿先生、朱自强先生、梅子涵先生的绘本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Q:曹老师,您的作品大多是有带着点悲伤色彩的,主题稍微有点沉重,我作为家长是喜欢看的,但不知道适不适合小孩子读,他们能不能接受,比如《纯美系列》这8本绘本适合多大年龄的孩子看,对于孩子来读是不是稍沉重?

A:想问这位朋友一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沉重吗?够沉重了吧!可是你的孩子有必要看这本书?读完以后,又会能怎么样的?结果是可以看到的,可以读,而且效果很好。我们有多误解,都说今天的小孩很苦,不快乐,所以我们要给他们看快乐的文字。其实人不快乐的时候,看一些快乐的文字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悲剧性的文字能够解决他的问题。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本书,叫《悲剧心理学》,看完这本书,我们就能懂得许多道理,悲剧反而能够解决我们悲哀的心情。


就像是过去生活中非常苦的农村妇女,她喜欢看苦戏,看完苦戏后,她悲哀的心情反而得以释放,而喜剧是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小孩可以看我这8本图画书,再说这8本图画书也不是都讲苦难的,也不都是具有沉重主题的作品。

 
新上架绘本 更多
小蝌蚪找妈妈 (连环画出版社)
三借芭蕉扇 (新蕾出版社)
小喜鹊和岩石山 (河北教育出版
弟弟的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
萨拉就要这样穿 (北京联合出版
一只夜行猫 (贵州人民出版社)
洞洞的故事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
借阅排行榜 五星好书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爷爷一定有办法
妈妈的红沙发
三个强盗
迟到大王
我妈妈
猜猜我有多爱你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大卫惹麻烦
我是霸王龙
小老鼠和大鲸鱼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小猫咪追月亮
十二生肖的故事
蒂科与金翅膀
黎明开始的地方
大脚丫学芭蕾
小熊可可
鹿啊,你是我兄弟
山居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