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了解汤米·温格尔,你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童书作家。他涉猎广泛,作品从童书到成人文学,从温情脉脉到犀利讽刺,从奇幻到自传,每一面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在童书创作中,他也非常有自己的原则和观点。同许许多多大师相同,汤米·温格尔坚信我们要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和成人们一样的读者。
为此,他反对用简单的语句打发孩子,让绘本中的每一个词汇都指向精准,像一首诗。
他像战士一样地打破种种禁忌,把黑暗沉重的颜色带入绘本,将人们不喜爱的动物如蛇、蝙蝠、猫头鹰等作为主角,甚至不避讳阴暗和血腥的一面。
在这一点上,连桑达克都曾表示《野兽国》的成功部分要归功于汤米·温格尔,正是他的影响,才激励他打破童书界的许多禁忌。

汤米·温格尔生于1931年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那里正是德法交界处,常有战乱。
在三岁时,汤米失去了他的父亲。之后二战爆发,阿尔萨斯被德国占领,汤米·温格尔经历了童年最恐惧的一段时光,这段时光也对汤米的人生影响深远,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得一次又一次地与童年的恐惧对抗。
童年的经历也反应在他的作品中,他的童书中经常有许多恐惧相关的元素。这一点使他的作品饱受争议。
但汤米相信,孩子们需要的不是一派祥和的蓝天白云,而是“真实”的东西,就如桑达克所说的那样——“童书世界有太多禁忌,那些对于孩童所想所感的概念,都不是真实的”。
童年的战乱给汤米留下了太沉重的伤痕,也让他看到了太多的荒谬——荒谬的战争、荒谬的大人。他憎恨不公、暴力,渴望尊重与和平。
他选择用作品去表达,直击荒谬、独裁的世界,呼吁和平与爱。他总是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和故事,讲述深刻的主题。
所以你总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人性的丑恶与恐怖,不要害怕他的作品伤害你的孩子,汤米相信:让孩子们面对恐惧,他们才会明白如何克服恐惧。
面对童年的种种,绘画是他应对这些的唯一工具。很小的时候,汤米就显露出了绘画的天赋,他的母亲为他保留了一批童年的画作,这些画作无论从视角、构图还是氛围来说,无一不显示了汤米画技的成熟。
随着二战的结束,汤米开始慢慢接触美国文化,越接触,他就越沉迷,尤其是爵士乐。
1956年,25岁的汤米揣着60美金,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并在许多人的推荐下,汤米与知名童书编辑厄苏拉会面,创作了他的第一本书——《梅隆斯去飞翔》。
之后,他陆续出版了《克里塔克》、《三个强盗》等作品,很快成为了一名成功出色的童书作者。
但同时,他也画成人色情作品。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做法,哪怕是现在,或许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一位同时画儿童绘本和成人作品的作家。
可汤米·温格尔就这么做了,哪怕这让他充满争议。这是他在另一个领域的坚持——为性自由而战。或者说,是让大家都敢于正视、承认自己的各种需求和渴望。
不出意料,此举遭到了社会的反对。当时,汤米·温格尔的所有作品在美国都被禁了,他被列入图书馆采购作家的黑名单。
无奈之下,汤米·温格尔离开了纽约,去往加拿大,后又搬到了爱尔兰。在爱尔兰,他找到了归属。
回到欧洲的他开始做一件事情——维护德法友谊。他生于德法两国的纷争时期,童年时家园几次“易主”,也因此分不清自己究竟归属何方。
但通过这些时期,他不再纠结自己究竟是来自法国抑或是德国,至此,这个困扰了他半生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
在1997年,汤米·温格尔再次开始创作童书,并在1998年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
安徒生奖的评审团们是这么评价他的:儿童图画书创作世界的伟大巨人,风格大胆、鲜艳、创新、叛逆又独特。他颠覆幽默,总是喜欢嘲笑自以为是又缺乏想象力的大人们……他的作品创造出一种“温格尔式”的国际性标志。
这就是汤米·温格尔。
在他的家乡,还有一座温格尔博物馆,里面收藏了11000件温格尔的原创艺术品、书籍、雕塑,这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出资为在世的艺术家建立博物馆。
不幸的是,温格尔已于今年年初去世,这位为世界留下了丰富作品的人,停下了他创作的步伐。
若是想要更了解温格尔,那么约翰君推荐一部纪录片:《遥远不够远:汤米·温格尔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