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子老师,江门老约翰绘本馆馆长,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亲子阅读推广人。 因孩子与绘本结缘,七年亲子阅读实践,藉由童书重新认识童年的深刻与丰富,深信故事中有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巨大力量,比如勇气与自信,比如责任与爱。 时至今日,全世界已出版的优秀绘本数也数不清,大概读得多了,人也会变挑剔,况且世间永恒的主题来来回回就那么多个,情节难免有相似,道理难免讲得太正确。好在,有些作家的作品就是可以独树一帜,令人过目难忘,心生欢喜。 白希那的绘本,之前只买了《云朵面包》和《月亮冰淇淋》,止步于《澡堂里的仙女》,原因嘛,大概因为封面的仙女形象实在是惊悚,不仅考虑到孩子,连我自己也有点抗拒。仙女——想想那些耳熟能详的民间和神话故事——不应该多几分美丽梦幻的感觉吗? 白希那偏不,她不想刻意营造甜美童话。人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难道就不美好吗? 全盘接受并爱上她的作品,源自接下来要分享的这本书——《糖球》。 故事开始于一个小男孩(东东)的自述,“我自己玩”,“他们总是不带我,所以,我打算自己玩”。
因为需要新的玻璃球,他走进了杂货店,结果买了一包从没见过的糖球,孩子的世界里,美食永远排第一位呀。 这包大小、形状、颜色都不一样的糖球,马上就给东东的生活带来了奇妙的变化。 “投诉”遥控器塞得它很疼,爸爸放屁很臭。读到这一页,谁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吧,对“屎尿屁”的关注,又是孩子的世界呀。 原来一起生活八年也未必足够了解对方的想法,珠珠的“逃跑”不过是因为想休息。 接下来出场的是爸爸,满满一页的唠叨,真是像极了真实生活中的我们这些家长。恐怕也映射了当下亲子关系中,“孩子受不了、父母不自知”的日常状态…… 但吃下一颗糖球,东东恍然发现,日日的唠叨其实只代表了一句爸爸说不出口的话——“我爱你”。 读到这里,心情是不是也从沙发和狗带来的荒诞幽默中,慢慢柔软下来了? 第四颗糖球是颗泡泡糖。去而复返的泡泡,带来的是奶奶的声音。 
通过奶奶的话,可以猜到她应该已经不在了,于是东东把泡泡糖粘在餐桌下面,为了“以后可以随时和奶奶说话了”。 看到这里,我的鼻子酸了,眼泪也涌了出来。在东东的世界里,奶奶一定是他为数不多可以自由自在交谈的人,也一定是个十分疼爱他的祖辈。书里没有一句话描写东东的心情,但我们都懂,因为珍惜,才会舍不得轻易丢弃。 从沙发到陪伴八年的宠物狗,再到不善表达的爸爸和离开人世的奶奶,随着一颗颗糖球的魔法,我们一步步走入东东的世界,不仅仅是现实生活的世界,也是他的内心世界。从轻松幽默到伤感落泪,接下来,糖球还会带来怎样的魔法呢?
不得不说,白希那真的很会讲故事,从人物出场顺序,到情绪的悄然变化,都非常有层次感。在体验了饱满的亲情后,她带我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对,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呢。 当你勇敢地从自己的小世界走出来后,总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就像东东,这个“自己玩”的男孩,最终也能交到朋友。 吃下最后一颗透明糖球,竟然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奇怪吗? 非常喜欢这个结尾,白希那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但也没有忘记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不能依靠道具和魔法,真正的成长,只能来自我们自己的力量。要说呢,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其实都是握有魔法的吖! 如果你对比前后环衬,会更清楚地感受到东东的变化与成长。

这也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吧,上一刻还不堪其扰的困难,下一刻,他们可能就会破茧成蝶。 合上《糖球》,心情却还许久沉浸在故事中,缺失母亲角色的家庭、敏感自卑的孩子、唠叨的父亲、离开人世的奶奶,故事的背景令人心酸,但好在白希那一点也没刻意渲染这些。 的确,不完美是世间常态,但在这不完美中,她偏要挖掘出一点美好,一点勇气,一点温情。 有没有魔法并不重要,能打动人心的,也从来不只是轰轰烈烈。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世界、完美的家庭,只要身后有爱,他们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