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爱孩子爱阅读交流群: 群号查看  联系我们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Strickland Gillilan)
{{ item.title }}
{{ list.franchisee_title }} - {{ list.title }}
名家谈绘本  

梅子涵:贫穷更需要阅读和童话——《最想做的事》

 梅子涵 :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授

     中国教育的确必须把童话、把优美的文章、把妙不可言的音乐放进去,只放一点知识,太贫穷了;只放一点道德,太干枯了。
   
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童话,这是童话的无限力量。在安徒生的时代,很穷的人在河边洗衣服时,愿意听安徒生的童话。当时负有盛名的音乐家、最有钱的王公贵族们、最有权力的国王,照样喜欢安徒生的故事。没有人会拒绝童话,尤其是贫穷的人,因为在童话里,才有贫穷的人心里向往的日子。贫穷的童年更需要阅读、更需要童话,我们先来看一个贫穷生活里的孩子渴望阅读的美丽故事。
    贫穷更需要阅读和童话



   
《最想做的事》是一部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主人公是一个贫穷的黑人孩子,每天当别的孩子还在梦里的时候,他已经早早地起床了,然后跟着他的父兄走很远的路,到一个盐场去干活。每天他拿着一把锹,面对雪白如山的盐堆干活,这是他的出身、他的命运。可是他在干活的时候心里想,这不是我最想做的事。很饿的他好不容易盼到中午,吃着午餐时,心里想,有饭吃当然很好,可这不是我最想做的事。他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这天晚上,在黑黑的回家的路上,他跟着父兄疲惫地走着,突然看见一辆大车上站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在读一张报纸上的新闻和故事。在这辆大车的旁边围着好多的人啊!孩子停了下来。
   
孩子心想,什么时候我能像他一样,能够阅读、能够朗读、能够让很多人站在我面前聆听,那有多好!孩子跟着父兄回到家,这是一个贫穷得几乎没有家具的家庭,母亲每天照例等待她的丈夫和儿子,每天在这里迎接他们的饥饿,但是她没有想到,今天她迎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儿子走到她的面前,对她说:“妈妈,我想阅读。”母亲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几个字,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这样普通的一个请求。这位母亲是专门为人家洗衣服的,她不认识字,可是她却有一本书,那是她为人家洗衣服的时候,在一堆脏衣服里面捡到的,她不认识字,这到底是一本教你怎么种土豆的书,还是教你怎么唱歌的书,她都不知道,但是她知道书不可以丢弃,于是就带回了家,用家里最漂亮的布包起来,放在专门存放最宝贵东西的一个木桶里。母亲弯下腰,从木桶里拿出她的珍藏,交给了儿子。这是多么欣喜、神圣的递交,那一瞬间,这个贫穷得不舍得点灯的家里光亮映满,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庄重、更诗意的递交吗?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母亲和父亲的整个生命、这个孩子的一生,都在这一瞬间光亮映满了。
   
孩子开始读书了,书里那弯弯曲曲、蹦蹦跳跳的是一些什么符号呢?他走出家门,来到黑暗的社区的路上,寻找那个车上的人,希望他能教自己。那个人正坐在那里读报纸,孩子对他说:“我想学会阅读,你能教我吗?”在这样一个贫穷的社区,几乎从来没有人请求他教授阅读,而今天晚上,这个孩子走到他面前,请求他教会阅读,这也是这个男人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惊喜,他心里也被光亮映满了。他说:“好啊,我教你。”孩子不仅学会了阅读,还学会了写字,他学会写的第一个字就是他的名字——Booker,他的名字叫布克,很巧合、很奇妙的是,他的名字和书(Book)只差两个字母。
   
这个黑人孩子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议员和作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学表达了它,它就成为童话,成为令人感动和振奋的故事,成为照耀普通人的光亮。“宝石”在矿里的时候,它什么也不是,没人看见,文学将它提炼,它就成为向往。在这个故事里,这个生活在灰暗生活里的小孩,手里始终提着一盏灯,它是他早出晚回的路上需要的光亮,而这个故事也成为阅读孩子的光亮,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童话一进入阅读,意义的面积是大得测绘不了的。


  肖邦的音乐让年轻人聚拢
   
我介绍的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那首诗《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现在已经成为“流行引用”了:“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的东西,会成为他后来的一个部分。”孩子小时候读什么,长大以后就会朝什么方向走去。
   
法国小说《欧洲教育》讲的是二战时候的故事,波兰被德国人占领了,波兰的男人们只能放下手里的技能和工作,背起枪去当游击队员,解救他们被抓去当了性奴的妻子、姐妹们,夺回他们的领土。一个外科大夫的妻子也被德国人抓走了,他放下了手术刀,背起枪。离开之前,他在森林里为儿子挖了一个洞,洞里有吃的和被子,他让儿子躲在里面别出来,因为纳粹军队在森林的四处,非常险,而且当时还是严寒的冬天。可是一个人不是鼹鼠,不是老獾,他需要新鲜的空气,需要天空的星斗,甚至需要一点天寒地冻。有一天晚上,孩子从洞里爬出来,来到危险和严寒里,天空有星斗。他吓了一跳,因为在他的面前闪现出了一个年轻的波兰游击队员。这个游击队员也是藏身于一个洞里的,但是现在他从洞里爬出来走进危险和严寒,他要带着这个孩子到一个地方去。他们静悄悄地走了很长一段危险、严寒的路,来到了另外一个洞里。
   
这是一个大得多的洞,两边坐满了年轻的游击队员,他们穿着棉大衣,怀里抱着枪,有的眼睛睁着,有的眼睛闭着,他们在听肖邦的钢琴曲。这个洞里有留声机,肖邦的音乐是从留声机里传来的。这些苦难的波兰年轻人,这些祖国的解救者,在这样的夜晚,冒着危险和严寒从各自的洞里来到肖邦的音乐前来聆听,也是来享受,来把心里的苦难放下,也是来把渐渐失去的力量重新聚拢。这一切是那么地顺理成章,因为他们是听着肖邦的音乐长大的,肖邦的音乐在他们成长的记忆里,他们的心里满满的。所以,他们现在会这样走来,会这样聚拢。童年听到的美好声音,阅读的美好故事,会成为未来民族、国家聚拢的集合号,旗子就是那样重新飘扬,反攻也会那样磅礴开始! 
   
洞里面还坐着一个8岁的孩子,他生了很重的病,马上就要死了,听完了肖邦的钢琴曲,他声音微弱地请求:“我想听童话,能不能读一个童话给我听?”一个游击队员站起来,从破旧棉大衣的口袋里拿出一本童话,说:“我们今天朗读吉卜林的童话。”读完了一遍,孩子声音微弱地说:“我想再听一遍。”于是游击队员又朗读了一遍,在童话的第二遍声音里,8岁孩子呼吸完最后一口气,离开了这个世界。

 童年的故事是成年后的方向
    
童年听到的声音、读过的故事的确是成年后的方向。8岁孩子的最后生命在童话中兴致勃勃地度过,那是因为他一岁两岁时听过,他有记忆的想念。把伟大的音乐、美妙的童话给了童年,就等于给了一生。中国教育的确必须把童话,把优美的文学,把妙不可言的音乐放进去,只放一点知识,太贫穷了;只放一点道德,太干枯了。而可爱、美好的童话里,既有知识和智慧,又有道德和良知,有我们所想的一切!
   
 阅读童话、相信童话,童话就会变成生活,童话不再只是想象,而会成为真实。中国是可以成为“童话”的,人类也一直都在向着“童话”行进。我这么说是不是太浪漫了?可没有浪漫,希望在哪里?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在此致谢!)

 
新上架绘本 更多
小蝌蚪找妈妈 (连环画出版社)
三借芭蕉扇 (新蕾出版社)
小喜鹊和岩石山 (河北教育出版
弟弟的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
萨拉就要这样穿 (北京联合出版
一只夜行猫 (贵州人民出版社)
洞洞的故事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
借阅排行榜 五星好书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爷爷一定有办法
妈妈的红沙发
三个强盗
迟到大王
我妈妈
猜猜我有多爱你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大卫惹麻烦
我是霸王龙
小老鼠和大鲸鱼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小猫咪追月亮
十二生肖的故事
蒂科与金翅膀
黎明开始的地方
大脚丫学芭蕾
小熊可可
鹿啊,你是我兄弟
山居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