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爱孩子爱阅读交流群: 群号查看  联系我们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Strickland Gillilan)
{{ item.title }}
{{ list.franchisee_title }} - {{ list.title }}
绘本理论  

绘本阅读与教育

转载
      谈到绘本与教育,可以引申出来很多的话题。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也是所有的家长们都深为关切的关键词。
      然而,首先,我们要明确或者弄清楚的是,绘本是否需要教育意义,或者说,绘本和教育是否有重合的可能。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家长们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从家长的角度来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绘本的阅读中或者从“读书”的过程中懂得一些知识,明白一些道理,并希望绘本能够完成一定程度上原由父母应该承担的教育职责。毕竟,中国的古训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读书”的期待都很高。当然,这样的希望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绘本作为一种读物,本身就带有这样的功能和使命。这也是绘本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读过《蜡笔小黑》后,会获得很多不同的收获:跟着绘本故事情节的发展,画出一幅同样绚丽多彩的刮画,这是自身艺术素养的一次锻炼和提升;对一群画笔们,包括后来出场的铅笔哥哥的所作所为进行理性分析,和孩子一起总结出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规则来,这是孩子逐渐步入社会前必修的功课;从各色画笔出场后的第一个绘画作品——蝴蝶、花朵、叶子、大树、土地等,分析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孩子进行色彩、实物认知,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对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地挖掘,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凡此种种,其实就是从一个小小的绘本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意义。
    当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从《彩虹色的花》中懂得了分享和助人为乐;从《爱心树》中体会到了奉献和爱的无私;从《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变成了幽灵》《艾玛奶奶》、《獾的礼物》《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等书中感悟到了生命的轮回,体验到了生死,感受到了亲情;从《小熊不刷牙》《蛀牙王子》《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张大嘴巴,牙齿学校在里面》等书中了解了有关牙齿的各种知识,进而包括刷牙的方法、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刷牙也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从毛毛兔系列《我不想生气》、《我不愿悲伤》、《我好快乐》《我不会害怕》等学会了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我爸爸》、《逃家小兔》《彼得的椅子》中分别体验到了父爱、母爱和手足之情的珍贵和温暖……

     关于绘本与教育的关系,日本的绘本大师松居直老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更是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和详尽的分析。其中,他谈到了绘本阅读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所起到的连接作用。孩子在幼儿园里阅读的图画书,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再次开展亲子阅读。“如此一来,孩子与母亲就拥有了共通的体验和语言,能够相互了解,而且孩子不论在幼儿园里,还是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而“家庭与幼儿园拥有共通的文化、语言和影像,对幼儿来说,是不可取代的成长助力。”这其中,图画书即绘本起着桥梁的联结作用。我想这是对绘本教育意义的另一种诠释。
    同时,还想提醒各位读者朋友们,特别是家长们需要注意,绘本的教育功能该如何发挥?绘本确实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育的范本和素材。但是,您千万不要因此而忽视了绘本的本质——带给孩子纯粹的快乐!我们可以挖掘其潜藏的教育功能,但是这种挖掘有一个“度”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适度地利用绘本的教育功能,大人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教给孩子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事事处处都要总结一些规律道理来,反倒限制了孩子在阅读上的单纯的快乐。如果换作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旁边不住地有人指指点点,引申出来一大堆的道理来,我们的耐心会如何?我们对于这本书的兴趣会如何?这也是松居直所说的“纯粹的快乐”的观点。在快乐阅读的前提下,教育的目的可以轻松获得。但是如果太注重于说教,太看重绘本附加的教育功能,并时时刻刻想拔高绘本的这一价值,就可能适得其反,既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又抹杀了绘本阅读本身的快乐,进而使孩子把阅读和无休止的提问联系在一起,对阅读的抵触肯定是你不想看到的,也常常是很多家长迷惑不解的——我和孩子一起阅读,为什么孩子确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呢?从另一方面讲,这个问题也是绘本亲子阅读的方法,本文将在第三章详细介绍。
    绘本与教育的关系,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呈现——绘本可以带领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观念和方法进行思考。在教育功能的发挥上,绘本除了直接传达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主题之外,还可在更高的层次上使教育责任的承担者——父母或教育工作者们对自己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观念、方法和模式进行启发和思考。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和甘伯伯去游河》一书,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人思考的绘本,对于本书的解读文章可谓不胜枚举。书中讲述了一个很简单好玩儿的事件——和甘伯伯一起坐船游河。每一个角色——不管是动物还是人——请求上船前甘伯伯都会嘱咐他(它)不要怎么怎么样——其实这不就是平时大人给孩子设置种种限制的情景吗?可是后来,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按照自己答应甘伯伯的去做——孩子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和兴趣,于是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船翻了,所有的人都落水了。而此时,我们一定会猜测现实中的“甘伯伯”们该会有如何反应?绘本中的甘伯伯,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把从河里爬出来的大家请到家里喝茶,并邀请所有的朋友下次还和他一起游河。在这本绘本中,创作者伯宁罕一方面对儿童心理和处事方式的把握十分到位。而同时,甘伯伯处理问题的方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自己对待孩子的方法。信任、宽容,和爱一样,对孩子来说,都是童年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精神养料。
    与此类似的还有《莎莉,离水远点儿》。该绘本用巧妙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家三口去海边休闲的日常场景。创作者采用了跳跃式的叙事方法,两个对页中,左边是爸妈,右边是女儿的想象世界。其实,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三种场景:爸妈的真实场景、从妈妈的唠叨中可以想象的女儿的真实场景、女儿的想象世界。慵懒的爸爸和唠叨的妈妈,与在一旁独自玩耍并拥有天马行空想象的女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令人震撼的是,妈妈絮絮叨叨的嘱咐与女儿不着边际的想象之间的冲突。《莎莉,离水远点儿》是一个值得仔细研读的绘本。它使人们静心思考成人与孩子的关系问题,两者虽然共处一隅,成人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却极其陌生,或者说,成人永远也无法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孩子的孤独感和成人的冷漠令人感到强烈的震撼。
     而《卡夫卡变虫记》也叙述了相似的故事情节。绘本沿袭名著《卡夫卡》的故事开头,但幸运的是结尾有所不同。一天早晨起来,一个名叫卡夫卡的男孩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虫子,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没有人相信这一事实,不管自己如何声明和解释。读到这里,我们不仅为成人对孩子的这种漠视和不理解感到深深的不安,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好在最后,卡夫卡的家人终于发现了这一事实,并向他表白“即使变成了虫子,我们大家依然爱你!”而对于自己“变成虫子”这一事实一直忐忑不安的小男孩听了这句话,终于放下心来。重新得到家人的爱和重视的卡夫卡一觉醒来,又变回了自己原来的模样。其实,这里创作者想通过此向我们暗示“爱的无穷魅力”。正是“爱”,才是小男孩又变回了自己,或者说又找回了自己。可我们身边的孩子,是否也如此幸运呢?
    这是三个比较典型的有关教育理念的绘本。小小的一本图画书,传达的则是发人深思的话题。这样,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故事性、趣味性、教育性、哲理性则都完美地集中在这样一本小小的绘本之中。这是绘本所独具的魅力。
    另外,绘本可以跨越年龄界限,不仅带给孩子难以言传的乐趣和快乐,还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大人,并引起相关的思考。成人也能从绘本中体会到奉献和爱的无私、生命轮回和亲情的温暖、分享的快乐和助人为乐的满足。蒙台梭利说:“孩子是大人的老师。”绘本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机会,绘本与教育的关系显而易见。

 
新上架绘本 更多
小蝌蚪找妈妈 (连环画出版社)
三借芭蕉扇 (新蕾出版社)
小喜鹊和岩石山 (河北教育出版
弟弟的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
萨拉就要这样穿 (北京联合出版
一只夜行猫 (贵州人民出版社)
洞洞的故事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
借阅排行榜 五星好书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爷爷一定有办法
妈妈的红沙发
三个强盗
迟到大王
我妈妈
猜猜我有多爱你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大卫惹麻烦
我是霸王龙
小老鼠和大鲸鱼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小猫咪追月亮
十二生肖的故事
蒂科与金翅膀
黎明开始的地方
大脚丫学芭蕾
小熊可可
鹿啊,你是我兄弟
山居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