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图画书创作世界的伟大巨人,风格大胆、鲜艳、创新、叛逆又独特。他颠覆幽默,总是喜欢嘲笑自以为是又缺乏想象力的大人们……他的作品创造出一种‘温格尔式’的国际性标志。” 这是1998年,汤米·温格尔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时,评审团对他的评价,可以说是贴切且真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温格尔的家乡被纳粹德国占领,他度过了人生中最恐怖的四年。枪口下的偷生,半个世纪的颠沛,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作品打破了常规的禁忌,走出了一条特别的路,他将黑灰这样沉重的颜色带进童书,甚至不避讳阴暗和血腥、恐惧,在温格尔看来,让孩子面对恐惧,他们才知道如何克服恐惧。他的作品《三个强盗》正是如此。  绘本内容很简单,三个“鬼见愁”的强盗抢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在意外遇到孤儿芬妮后,天真无邪的芬妮简单的一句“这些是做什么用的”,就给他们问倒了,因为这些财宝从未被使用过。于是在这之后,他们用抢来的财宝买下一座大城堡,将愁苦的孤儿们接入城堡之中,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三个强盗去世后,孤儿们为了纪念他们,建起了三座高塔。
一、民间故事的躯壳 在《三个强盗》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多民间故事的痕迹,比如书名中“三”这个数字,就曾多次出现在各种民间故事之中,具有非比寻常的意味,比如“三只小猪”、“三个幸运儿”、“三个懒人”等等。绘本的开头也是民间故事惯用的叙述口吻:“从前有三个很凶的强盗……”这样的叙述就不由自主地将我们带入了听故事的氛围当中。 
就像各种民间故事一样,这三个强盗的抢劫方式还带有一定的喜剧效果,喇叭枪、撒胡椒粉的喷壶、巨大的红斧头就是他们的作案工具,在作案时,他们会把胡椒撒在马的眼睛里,会用斧头砍轮胎,会用喇叭枪驱赶乘客。他们并非穷凶极恶的盗贼,因此才会因为天真善良的芬妮改变了自己。 
所以无论是从标题、形式、叙述口吻、部分情节来看,绘本都颇具民间故事的色彩,但继续往下看,你会发现它和传统的民间故事还是有所差异的,并没有完全沿袭民间故事的套路,只是借用民间故事的文学形式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表现手法的别致 作为汤米·温格尔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当然带有作者本人的特色,正如温格尔所说的那样:“我乐意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打破单调,我讨厌用老一套去重复自己。”因此,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作者的匠心。 蓝色和黑色是绘本的主色调,这两种色彩的大面积铺色,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种压抑和沉重。红色的斧头更是血、暴力和杀戮的象征,但是,到了结局,你会发现强盗收留的这些孩子都披上了红色的斗篷,很显然,在这里,红色已经变成了一种希望和新生命的延续。 
三个强盗那高高的帽子,芬妮所穿的裙子的颜色,在绘本的最后,也化为那些孤儿为了感恩三个强盗而建造的高塔,这是他们最初的象征,也是他们弃邪归正的表现。 
三、善与恶的交融 强盗恶吗?毋庸置疑,恶;强盗善吗?毫无疑问,善。所以你看,善与恶有时候很难辨别,但这才是真实的,因为人就是人,都有着善恶两面性。透过故事,温格尔就是想向孩子们传递这样一种思想:坏人的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好人的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好人可以变成坏人,同样,坏人也可以变成好人。 就是这样看似十恶不赦的强盗,当他们用温暖的斗篷包裹起弱小无助的芬妮时,不仅眼神变得温柔了,连他们的心都变得柔软起来了。 在芬妮发出疑问之后,这三个强盗好似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不再像从前一样只知道浑浑噩噩地抢劫,而是用这些钱帮助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孤儿,生命的意义也许不在于贮存金银财宝,而是找到它们最终的用处。 
金钱从不是人生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人也从来不是单面性,而是复杂的结合体;保持善良的底色,不以金钱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也许这就是《三个强盗》所告诉我们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