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劲儿”“波棱盖儿”“卡秃噜皮”……尽管不是东北人,但相信这些话大家也不陌生,东北话就是如此,它天然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瞬间陷入其中。 但有意思的东北话绝不只是表面上的搞笑,它更凸显了生活的绝妙生机,比如“溜达”,在口语中是指人闲来无事四处闲逛,不过溜达真的就只是无聊之举,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吗?当然不是咯,否则这群小鸡崽们怎么会爱上溜达呢? 那“溜达”究竟是什么?用《溜达鸡》的绘者李卓颖的话来说,那就是“在自然天成中获得一瞬安住,风来竹面,船过水无痕,随时随地无所住。”
一、独特的水墨画风格 在绘本中,你会看到绘者采用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风格进行创作,相比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水墨画更注重表现,在行云流水般的绘画中体现了溜达所带来的轻松和惬意,展现了心境的平和与从容。 且正如绘者所说:“思想和审美远高于技法,技法应该服务于我们的创作,为我们想表达的内容随机应变。纵观中国美术史,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也不只有一种,每个朝代,不同地域,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处在全新的时代,吸取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更具多样发展和呈现的可能性。”因此在绘本中,你会发现这样的水墨风格并不陈旧古板,反而充满活泼愉悦之感。

中国水墨画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气韵生动”,重在“以形写神”,不满足于物的“形似”,而更追求“神似”,重视其内在的精神。在绘本中,我们就能看到这些并非形似而是神似的小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 “跑跑鸡”,鸡如其名,擅长奔跑。只见它紧促双眉,睁大双目,抿住双唇,握紧双拳,张开双脚,奋力奔跑的模样就这样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纸上,这胜券在握的模样与后面一众疲于奔命的小鸡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跳跳鸡”,拥有绝佳的跳高天赋,只见它往上一跃,展开双翅,那修长的身躯、笔直的双腿、悄然闭上的双眼,都在告诉我们它正在享受着这如同丝绸般顺滑的跳跃,青菜可不就成为囊中之物了吗?

“叽叽鸡”,作为未来负责打鸣的种子选手,修长的脖子必不可少,只听这一声啼叫,多少小鸡都得捂紧耳朵,可见声音之洪亮。

此外,在这样的画风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显著的留白。“留白是一种构图法,是以一种无实际物相的方式去表达画面中的意境,以无相表达意象。”其实也正是我们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溜达鸡”刚出场时,我们能看到在这幅画里,嫩黄的青草,几棵形态各异的树,起伏的地势,一只红色鸡冠的小鸡慢悠悠地走在软乎乎的草地上,可能还在哼着曲儿……尽管草地、树木、房屋、石头没有铺满整个画面,但是仅从这一小部分中,我们就能够想象这只小鸡是怎样悠闲地漫步在一座又一座山头,又是怎样走过一片又一片草地的。恰当的留白给人以意境悠远之感,让人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水墨画中,要想体现山水的灵秀,往往也需要用到留白这一手法,只因恰到好处的留白不至于让画面太突兀,还能增加山水的灵动秀美。比如在这幅画中,山与树、山与鸡之间的留白给与了树木生长的空间,也让小鸡脚下的山间土地、石块更具想象空间,从而丰富了整个画面的层次,虚与实的结合建构出了整体上的艺术效果。 溜达时身心的从容不迫就在这样的水墨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我们也需要溜达溜达 当前,在以竞争为导向的中国教育中,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跑跑鸡、跳跳鸡、叽叽鸡,因为他们能在一众小鸡崽儿中遥遥领先,可能这才是中国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也因此,一批又一批焦虑的家长和孩子就此诞生,在他们眼中,人生就是一场竞技,唯有更高更快更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你看,“小鸡们忙个不停,他们都想努力成为全农场最厉害的那只鸡。”我们的孩子就是这些小鸡,像个陀螺那样转个不停。无论是在校园内外,你总能看到小小的孩子背着大大的书包,拖着长长的身影,赶往各个学习场所,学习语数英,学习钢琴舞蹈,好像从未见过他们停下脚步。 他们根本不知道溜达是什么,只能被困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看到的只有头顶的这片天空,能做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溜达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放弃跑、放弃跳、放弃叫,放弃自己本来追求的目标,而是不必让自己时刻处在紧绷状态里,而是在目标之外也能享受生活所带来的片刻空闲和丝丝惬意。 正如作者戴芸所说的那样:“溜达对于小鸡们的意义,可能就是让它们有机会看一看个人目标之外的东西:世界的广阔、生活的奇妙、成长本身的乐趣。”

但何止小孩儿需要溜达,成人同样需要…… 竞争激烈的教育仅仅只是一部分,可以说,当前整个社会都处在非良好的竞争状态之中。 我们现在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儿——“内卷”,网络上是这样解释的。

盲目的“内卷”使得大家不得不越来越“努力”,但也越来越累,而且并没有带来收获,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大家身心俱疲,带来了非一般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焦虑。这时候,我们也需要溜达溜达…… 就如溜达鸡所说,溜达是“一路找找看,有没有好玩的事情。”“认识一些新朋友。”“走累了,就停下来看看红彤彤的夕阳和五颜六色的天空。”溜达并非逃避,也不是所谓的“躺平”,而是为了抚慰眼前的伤痕,为了更好的出发,为了滋养生命,我们需要寻找到已经被遗忘的快乐和心灵的从容。 那我们去哪儿溜达呢?大自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就是一种溜达。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在的大人小孩,每每想到放松之所,不都是自然山水田园吗?我们通过溜达寻找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心境上的悠然。像这群小鸡一样,我们去看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夕阳西下……自由地观看与倾听生命的精彩与呢喃。要知道,能有什么比大地、春风和鸟鸣更能抚慰人心的呢?

往往提到绘本,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来自国外的经典作品,尽管近些年来,国内绘本也在逐渐发展和进步,但真正称得上优秀的作品还是少之又少。 《溜达鸡》并没有直接套用传统国画绘制技法,而是对其进行了创新与融合;绘本既没有说教意味,也没有大道理,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去诉说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兼具趣味和内涵,可以说,这为中国绘本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要想真正创作出优秀的中国绘本,我们就不能僵化使用中国传统元素,也不能仅仅只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好的绘本应是一种超越民族和地域之上的,具备全人类普世价值的绘本形态。”期待我们的中国绘本越来越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