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娃子》:异乡人,希望他乡能成为你的第二个故乡 回程的车上熙熙攘攘,放眼望去,满满当当全是人,这些大多数是春节之后返城的务工人员。他们或在安抚哭泣的孩子,或在和老家的亲人报平安,或在收拾着自己大包小包的行李……但无一例外,他们的脸上有离开家乡的落寞,当然,更有对新生活的期盼。 我想,翼娃子和他的父母离开家乡时,是不是同样如此呢?有不舍,有难过,同样也有无限的期待?
一、真实的图画与故事 儿童与成人的世界有着泾渭分明的壁垒,一边是纯洁无瑕的童话王国,一边是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多数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成长在纯净土壤上,可是,教育即生活,它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孩子应该看到美好的童话,更应该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 《翼娃子》就是一本尤为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绘本,很少有孩子会对这样真实的底层普通人的生活感兴趣,但是其中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个文字都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真实的人间画卷,诉说着一个真真切切的故事,透露出了最朴素的人文主义关怀,让我们明白每一个普通的小人物都有着自己最平凡的幸福。 纵观整个绘本,画风尤为写实,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街头巷尾,都如同出现在我们身边一般。 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不计其数的人赶公交、赶地铁、骑着电动车穿梭在人来车往的拥挤都市中,这早已成为我们的日常景观。翼娃子和父母也是其中一员,只不过比起普通的上班族,他们需要起得更早,只因为桥北到鼓楼区的清江花苑,这段远距离不允许他们耽搁太久。于是,你看到了睡眼惺忪的翼娃子、在公交车上打盹的妈妈,骑着电动车的一家三口,这样的场景不就在身边吗?
 
苏克快餐、杨记宫廷桃酥王、老鸭粉丝汤、清江花苑,这些场景的出现让熟悉南京的朋友一眼就能认出这座城市。当然,南京之外的读者也能看到熟悉的画面,那就是翼娃子家的小吃店,这个小小的餐馆位于小区大门旁的一个角落里,里面的种种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生活气息:液化气、贴满墙壁的食物菜单、小茗同学、雪花啤酒、冒气的高压锅、大大的电饭煲、“饿了么”外卖箱……这不就是你家楼下的小吃店吗?也许它就夹杂在兰州拉面和麻辣烫中间,小小的餐馆既提供各种面食,还能做各种盖浇饭,更有爽口的小菜,物美价廉,一种熟悉感瞬间扑面而来。
 
为了创作出真实的故事,作者刘洵住进了翼娃子家,和一家三口共度了普通而又平凡的一天,也因此,她体会到“最真实的情节才是最感人的”。绘本的文字没有反转,没有意外,没有技巧,故事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像淡而无味的白开水,无色无味,但却耐人寻味,情感充沛。 这不仅仅是翼娃子一家三口毫无波澜的一天,其实也是无数普通人平平淡淡的一天。我们生活的现代都市,异乡人不计其数,他们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为了生活到处奔波,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与烟火气息。 而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温情也无处不在。翼娃子和爸爸妈妈早出晚归,但是比起大部分独自在外的务工者,比起大部分和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尽管生活艰辛,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这是家庭所带来的温暖;吃饭的客人很爱逗翼娃子,一大一小在一起侃侃而谈,这是陌生人之间的温暖;翼娃子去找阿成玩,拿玩具逗小鸽子,这是独属于小朋友之间的温暖。那一团团的热气,那一根根面条,那一道道衣褶都是温情的最好见证。

二、藏在绘本里的细节 故事的叙述简单明了,没有波澜,不过作者却在看似简明的画面之中增添了多处暗线,让整个绘本的层次更加丰富。 我们先来看前后环衬,前环衬上的恐龙玩具、文具盒、作业本、字典、小本子、小菜、大蒜、抹布,这些贯穿了翼娃子的一天。其实整体来看,无论是翼娃子一天的生活,还是在这里出现的种种,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翼娃子的学习(文具盒、作业本、字典)、翼娃子的游玩(恐龙玩具)、翼娃子的“工作” (小本子、小菜、大蒜、抹布)。而这三个部分就刚好和文中的情节一一对应。

首先来看翼娃子的学习部分,早上和爸爸从水产市场回来之后,妈妈催促翼娃子赶紧写作业,这时的他还有一篇作文没有完成;爸爸去送外卖时,催促翼娃子赶紧写作业,并且以“武力”相威胁;写完作文的翼娃子开心极了;晚上,父母帮翼娃子一起找消失的作业本。 
其次,是翼娃子的“工作”部分,其实也就是他在小吃店里帮忙的这部分。早上和父母来到店里,翼娃子把备用煤气罐拖进屋子里;中午,店里很忙时,翼娃子帮忙收拾碗筷、擦桌子;客人要小菜时,翼娃子赶紧去盛……  
最后,就是翼娃子的玩乐时间了,随处可见的恐龙就是他的最好玩伴,他会带着这个来自故乡的最爱去这座新城市寻找更多的好朋友。 这三部分穿插在一起,环环相扣,由此构成了翼娃子丰富多彩的一天。 再来看后环衬,我们会发现些许的改变:满满一大盆小菜已消耗大半,一罐油辣子也已见底,记录客人需求的小本子也写到了41号;恐龙玩具转了个方向;文具盒已经关上,翼娃子那油腻腻的作文也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也由这篇作文了解到这个调皮又机灵的小男孩的老家,也通过这个餐桌了解到了翼娃子的生活其实就是一半的个人学习,一半的店内忙碌。

在正文中,也隐藏了一条暗线,那就是随处可见的时间:大清早,小吃店的时钟向我们表明此时还不到八点;中午店内人来人往时,时钟指向了十二点;下午,怀孕的阿姨来到店里,此时已过三点半;翼娃子去找阿成时,菜市场的时钟告诉我们此时已到五点零五分;晚上,爸爸妈妈帮翼娃子找作业时,店内的电子表已显示到了晚上七点五十;妈妈带着翼娃子等公交时,公交站牌上的时间已是晚上八点二十七。一家人的辛苦和忙碌也能由此感受到,不过平淡的幸福与生活的充实让他们甘之如饴。  
注目封底,翼娃子抱着“大花”,远处的爷爷奶奶,还有堂弟虎娃子向他奔来……

如今,翼娃子的故乡,既在山路绵延的重庆,也在忙忙碌碌的南京。 所有的异乡人,都是故乡的深情守望者,也是新生活的奋勇开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