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清晨,主人匆匆忙忙地让我上车,难道要去郊游吗?可这个地方好陌生啊,我的心惴惴不安。忽然,主人抱起了我,用力地扔出了窗外! 这样的场景,曾真实的发生在千千万万只动物身上,甚至发生在不计其数的孩子身上。 无字绘本《流浪狗之歌》就毫无保留地呈现了这样的事实:在偏僻的公路上,一辆疾驰的车子里,一只狗被无情地抛弃,随后它开启了追逐、等待、流浪之旅。
绘本是“图×文”的艺术,图和文相辅相成,二者同样重要,而在无字绘本中,图更是绘本的命脉。《流浪狗之歌》没有一个字,甚至没有色彩,但有力的线条,精湛的构图,深深的打动了无数读者,仅仅通过图画就讲述了一个颠沛流离的故事。在这短短几十页当中,无论是情节的连贯性还是情绪的表达都十分紧凑,更像是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贯穿起了始终。在这一幅幅静态的画面中,我们好像看到了流动的场景,就像在看一场无声电影。
一、时间的表达 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绘本的表述中,都会通过画面给读者提供一定的时间概念。在《流浪狗之歌》中,我们判断时间最好方式就是狗的影子变化。一天中,早上影子较长,然后越来越短,正午时最短,而这之后逐渐变长。  
 
早上,被主人无情抛弃,它奋力追赶汽车,疾驰的身影像风一般,转瞬即逝,连影子都看不清楚;追逐无果之后,只能遥望着长长的没有尽头的公路,可惜离开的人太过决绝,不可能再回头;它在公路上不断挣扎,寻找,渴望,最终明白自己真的无所依靠了,陪伴它的只有身下那个同样迷茫的影子;穿过公路,越过荒野,走过城镇,经历迷茫、痛苦,开始认清现实,经过一天的挣扎之后,傍晚时分,它拖着长长的疲惫的影子流连在荒凉的小巷里,也不知究竟能去哪儿。 一张张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时间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整体把握故事的情节线,从而让故事的表述更为清晰明了。 二、景别的变化 景别是形成画面节奏变化的方式之一,它的大小、远近实际上是对故事情节的绝佳把控,因而具有极强的叙事功能。放大细节的画面是特写镜头,能直接将我们带到情感最深沉的地方,从而将故事推入高潮;普通的画面更像电影镜头中的近景、中景,能让我们更具体的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那些凸显整体环境的构图犹如电影镜头中的远景,能让读者更好的体会到环境所带来的氛围和感受; 
在这张特写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它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与毫无希望的等待之后,只能回过头来望着这个陌生却从此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地方,那耷拉的双耳,空洞的双眼,垂下的尾巴,种种都在表示它已经没有退路了。这幅画面将它的苦难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无论是它的情感还是我们的情感,在双方四目相对这一刻,已达到了顶峰。  
于是,它漫无目的地往前,再往前。在这张中景图中,我们似乎能看到个人影?它看到这个人影,是想往前试图寻找新的主人?还是转身独自流浪?情节的转折点就在这里出现,已经经历了被抛弃的命运,它不敢再轻易地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人类,于是选择独自远行。 
无边的晚霞,漫天的云朵,它伫立在此,回过头来,刚刚的人影早已经看不见了,他们始终会走,会离开,陪着它的始终只有身下这团黑影,孤独和寂寞就像呼啸的风一般,向它席卷而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广阔无边的天地之中,孤独被放大到最极致的地步,它踽踽独行,孤苦伶仃地行走在这无边的路上。天地很大,道路很宽广,可是小小的它如同一叶扁舟,行走在这充满危险的人间,一步一个脚印,直到路的尽头。  
尽管被抛弃,可它自始至终所渴求的还是温暖的爱,当它与同样落单的孩子相遇,它好像闻到了相似的味道——孤独,于是它再次捧出了自己的一颗心。 在前方,等待它的究竟是一场新的“抛弃之旅”,还是两个孤独灵魂的相互救赎呢? 多么希望生活没有颠沛流离,如果注定漂泊,那就希望在漂泊之后,我们都能找到生命的归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