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十二月,当一列火车停在你家门前,你猜,这列车要驶向哪儿?当列车员告诉你,这趟车要前往北极,要去见圣诞老人,你会相信吗?
也许很多人都不相信这趟列车的存在,更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可是,有个小男孩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这列车,他真的来到了北极,也真的见到了圣诞老人,还获得了圣诞老人所送出的第一份圣诞礼物——银铃,这就是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为我们所创作的《极地特快》。
该绘本荣获1986年凯迪克大奖,还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并获得奥斯卡奖、动画安妮奖等多项提名,而无论是绘本,还是电影,都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神秘美好的世界。
一、幻想与真实相交织
奥尔斯伯格的绘本创作方法十分独特,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起源于一幅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然后不断进行追问,而在他解答完这些问题之时,整个故事也就呈现出来了。创作《极地特快》时,奥斯尔伯格的脑海中就有这样的画面:一个冬季的深夜,在森林里,有列火车停在一幢房子面前,它正在等待着什么?它要开往哪里?故事正是在不断的提问中浮出了水面。

奥斯尔伯格本人曾说:“我想要画真实的、熟悉的世界,但这世界里又有某些让人觉得不舒服或者不太对劲的东西。”因此,在他的绘本中,我们能看到文字与图画相互补充,由此营造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在那个下雪的夜晚,一列不知道从哪里驶来,也不知道驶向哪里的火车,停在了小男孩的家门口,坐上火车的小男孩经过城镇和乡村,穿越雪山与高原,最终来到了北极,看到了圣诞老人,还收获了来自圣诞老人送出的第一份圣诞礼物。
这像不像是某个少年的奇幻之旅呢?听起来梦幻十分,根本不像真实发生的事儿,但结尾却意味深长,好像在极力证明这趟玄幻之旅的真实性,否则我们该如何解释这银铃,如何解释这为特别的人而响起的银铃声呢?

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故事,画面更是如此。无论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还是环境的点滴呈现:城镇的繁华与乡村的静谧,高山的连绵与森林的幽暗,都给人呈现出一种真实感,但在这仿若真实的画面之中又带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因为在这里,奥斯尔伯格采用了一种他唤作“凯兰德艾克”的油性粉笔来进行创作,纷纷扬扬的雪花不断飘洒在各个角落,为这些真实存在的场景增添了一丝丝的扑朔迷离之感,更是向我们传达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奇幻之境。

此外,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那样,奥斯尔伯格是一位善用光与影的魔术师,确实如此,在《极地特快》中,当火车轰隆隆地驶过静谧的森林之时,当灯光照射在幽静的森林之中,树影幢幢,几匹饿狼在森林之中游走,它们的影子洒在雪地里,这样的画面难道能不能让你感受到真实丛林的森然与危险吗?

当车到达了北极,停在了市中心之时,我们能看到火车的灯光照射在高楼之间,在这被遮盖的阴影之中,大街上满是红色,这是圣诞老人的好帮手——小矮人!尽管光并没有照射到每个角落,但正是阴影的存在,才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故事产生了无比的好奇。我们会猜想:圣诞老人是不是也在其中呢?是不是马上就能看到圣诞老人了呢?圣诞老人是在灯光所照射的前方吗?这样的光影为现实世界带来了一种幻想的感觉。

二、相信是一种力量
当文字与画面给我们带来一种真实与幻想交织的感受之时,绘本也在向我们传递一种独属于相信的力量。
“根本没有圣诞老人。”当小男孩听到自己的小伙伴这样说时,他并没有产生怀疑,也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在这个夜晚,他一直等待圣诞老人雪橇上的铃声响起……
相信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美好的奇迹,小男孩没等来银铃声,却等来了极地特快——一列可以让他见到圣诞老人的火车。

有人说因为孩子太小太单纯,才会相信这些骗人的玩意儿,成年人肯定不会相信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东西,但是又该如何解释“你要相信光的存在”这一网络热梗呢?
相信奥特曼不是天真幼稚,而是一直保存着一份美好单纯。现在,这份相信更是演变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了,我们相信的不仅仅是奥特曼,更是相信光明,相信奇迹,相信所有的美好都会抵达。如果这份相信能让我们更接近幸福,那为什么不相信呢?
长大的很多代价也许就是不再相信一些东西,“过去,我的小伙伴们大都能听到银铃声,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铃声逐渐沉寂。”不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是不是意味着不再期待圣诞节,不再相信美好的祝福呢?不再相信奥特曼的存在,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无法理解天真的儿童世界呢?无法再次感受到童年那份小小的快乐呢?这是一种成长,同时也是一种失去。
三、教育需要“相信的力量”
“凡是人心所能想象并相信的,终必能实现。”究其根底,相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也是对未知的一种向往,这股力量将会不断推动我们前行。
在教育中,相信同样如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主张,那就是“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并非不可救药,并非只有缺点与不足,我们要相信儿童身上美好的存在,维佳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维佳进行了偷窃之后,老师并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时时注意给维佳创造适当的环境,让他有机会在两种不同的行为之中做出选择:是为了集体的利益选择高尚的行为?还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选择不诚实的行为?这一切都取决于维佳个人的决定。但能够提供这样的选择,也就代表了老师相信学生,相信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美德。
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美好的存在,也自有他的特长与天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如此,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他们的精神面貌才会随之改善,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施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时常对孩子们表示“我相信你”,因为这份相信能给孩子带来力量,当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圣诞老人并不一定存在于世,但相信它的存在却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殷切期许;相信也许只需要用一个简单的语言或动作来表示,但相信却是发自心底的认同,它会带来充足的信心与勇气,相信的力量也会真正作用于生活与教育之中。